近日,三家君创Family企业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系列活动中传来捷报,分别斩获重要奖项。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森博特”)荣获2025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维景”)和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清科技”)荣获2025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金星"企业称号。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系列活动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系列活动是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主办,联合上海、广州等地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及专业机构共同承办的全国性科技盛事,包含“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评选、“前沿技术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旨在发掘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技术与企业,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桥梁。活动采用高标准评审机制,兼顾技术创新性与商业落地性,已成为国内衡量硬科技企业创新潜力的重要标杆。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的重要项目发现渠道,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采用“自办+联赛”的“奥运会”模式举行遴选。本届大赛共吸引全国120个城市的2200余个优质创新项目参与,经严格遴选,最终评选出99个获奖项目,包括“荣誉奖”4项,“卓越奖”10项,“优秀奖”20项,“优胜奖”65项。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榜单以太阳系行星为灵感,按企业影响力划分为“火星”、“金星”、“水星”三类,评选标准聚焦技术颠覆性、融资规模及商业化能力。其中“金星”企业要求估值10-30亿元,年营收2500万元以上。最终从众多参赛企业中筛选出44家具有颠覆性潜力的优质企业,其中仅6家荣获“金星”企业称号。
罗森博特
罗森博特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智能医疗领域原始创新,以临床刚需为驱动,深度医工交叉为基础,致力于成为伟大的原创智能医疗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其核心产品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是通过积水潭医院临床团队、北航科研团队以及罗森博特工程师们十多年的深度医-工-企结合、原研创新,最终在全球范围率先实现了在最高难度的骨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填补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全流程辅助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国际空白。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22个省市,47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成功开展600+例复杂骨盆及长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效果良好,获得了临床专家的一致认可。
此外,企业还推出罗森灯塔®小型化手术机器人、罗森擎天®电控弹性牵引等多款创新产品,形成覆盖骨科微创治疗的数字化产品矩阵,推动手术治疗向智能化、微创化方向发展。
超维景
作为中国脑科学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者”,超维景始终致力于为前沿探索与临床转化提供关键工具。核心力量来自北京大学生物医学成像多学科交叉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相关成果获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Nature Methods》“2018年年度方法”。公司研发的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不仅是揭开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奥秘的“科研利器”,更是临床实践中评估老年患者皮肤功能、预警压疮风险、监测皮肤病的“智能助手”,为个性化医疗护理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石。
在蓬勃发展的脑机接口领域,超维景通过攻克“神经机制可视化”、“设备性能评估”与“临床适配精准化”三大关键挑战,有力支撑着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病床旁,成为推动该领域实现临床应用的坚实力量。
博清科技
博清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承自清华大学潘际銮院士团队20余年焊接机器人创新成果,专注于智能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公司核心产品——无轨导爬行式、自主识别焊缝的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是能够有效解决大型结构件或狭窄空间在工地实现自动化焊接的高端装备,应用于船舶、储罐、管道、球罐、火箭、核电站等大型结构件,提供无轨导、全位置、高效率、高质量、简便、安全的性能服务,填补了国际焊接领域空白,属于中国原创、世界首创的科研成果,是大国重器建设的“反卡脖子”技术。依托AI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能源电力、核电工程等六大领域,服务大型央企国企百余家,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有力推动了我国重大装备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博清科技已布局知识产权900多项,其中200余项发明专利,连续数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是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期,博清科技牵头制定的《焊接大模型构建与应用通用技术规范》《焊接大模型多源数据规范》和《大模型技术应用于焊接工艺优化规范》三项团体标准由中国焊接协会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充分展现了企业在智能焊接技术方面的行业引领地位。